专访是枝裕和:《第三度嫌疑人》是一部法庭心理片

 

发布日期:2018-04-02     来源:未知      阅读量:

是枝裕和曾被称为日本当代唯一的大师,这个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高材生,在1995年用一部《幻之光》直接闯进威尼斯电影节,那年他33岁,已经在电视台做了多年纪录片导演。
 
 
这之后,是枝裕和的名字逐渐在世界电影界响了起来,《下一站,天国》、《无人知晓》、《花之武者》、《步履不停》、《奇迹》、《如父如子》、《海街日记》,这些电影不但为他带来了六座世界电影节的奖杯,也让是枝裕和这个名字,逐渐成为了“日本电影”的代言之一。
 
家庭题材,仿佛永远是是枝裕和最为关心的话题,无论是讨论生或死,他的电影中的那些固定机位或缓慢移动的长镜头,既充满克制又蕴含着深情地去娓娓道来着他想与世界进行的对话。《电影文学》曾经有一篇文章这样评价,“(是枝裕和)常以一种看似中立的态度来表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物件……观众又能感受到这些物件中包含了某种意味或美感”。
 
而这一次,是枝裕和的新作《第三度嫌疑人》好像在内容上打破了他以往的传统,看过的人在网络上表达了失望,仿佛这个屈服于类型片的是枝裕和违背了他以往文艺的品性。但是,电影资料馆的一票难求仿佛验证了是枝裕和的价值,而他本人对于所有的质疑,也在采访中做出了一些回应。
 
《电影》:《第三度嫌疑人》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于什么?
 
是枝裕和:确实有一个类似的案件,2009年,也就是八年前,有一个人进过两次监狱,第一次为了抢钱去杀人而进监狱,第二次的杀人是为了保护和守护某个人。我从这个案件中得到了一些灵感。另外,之前在拍《如父如子》的时候,有跟一位律师打过交道,从和他的交往和聊天中,律师表达了一个想法,法庭这个场所,并不是探求事实真相的地方,只不过是审判人的场所,这跟大众的认知是相悖的,大众会认为法庭是伸张正义探求真相的地方,但事实上很多律师并不这么认为。这个灵感让我想做一个类似故事。我把真实的案件和律师的观点整合了起来,就做成了这样的一部电影。
 
《电影》:同时作为这部电影的编剧,你是怎么做的剧本结构?
 
是枝裕和:在我开始创作剧本之前,就找了专业律师介入,我向律师们做了很多的调研,我找了真实生活中的律师和检察官,请他们模拟在真实案件中,犯人和律师的来往沟通的过程、法庭上真是审判的场景。在模拟的过程中汲取灵感,一边模拟一边创作剧本,最终完成了剧本。
 
如果是比较大众和普通的罪案片和推理片,普遍的故事模式是一开始是一个谜,再慢慢探求真相至真相大白。但这次在我用了一种反过来的构想,一开始让观众看到一个,可能是很明显的事实,随着故事的进展,事实会变得越来越模糊。这是我最初的整体构想,通过请律师和实际调查采访得到灵感,去充实剧本,最终完成了剧本。而故事也不是到最后真相大白,反而是堕入了黑暗。
 
《电影》:你是如何决定用谁的视角去创作剧本呢?
 
是枝裕和:迄今为止,在我创作剧本的时候一直是一边写一边思考到底要让哪个角色来做主角,谁的存在是最重要的,最终才会确认谁是主角。这部电影因为杀人犯的角色,他的内心是没有办法让人理解的,这是个难以捉摸而内心不确实的人物,相对而言很难把他作为主人公。所以我就反过来,以福山雅治所饰演的律师作为主人公,来面对这样一个无法捉摸的杀人犯的存在时,律师自身是如何面对的过程,自然而然福山雅治的律师角色就成为了剧本中的视角。
 
《电影》:您曾经谈到经常在片场对自己的剧本进行即兴删改,这次拍摄有这样的经历么?
 
是枝裕和:当然,因为这部电影的法律用语特别多,太多专业名词了。一开始我也想写好一个可以直接拍摄的剧本,但一到拍摄就又变成像以往一样的状态了,在拍摄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新的灵感,比如役所广司饰演的杀人犯在表演的时候即兴的反应会给我新的灵感,我就会想,哇,也许把剧本这样改会更好。于是,就变成了每天拍摄,每天改剧本的不断变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其实是最有趣的。
 
《电影》:网上有评论称作为一部悬疑片,《第三度嫌疑人》缺乏叙事阻力,你会怎么回应?
 
是枝裕和:我认为这肯定是不好的评价了。你所说的“叙事阻力”可能是强推理的过程,但我这样想,完美的推理作品有很多,从头到尾抽丝剥茧完成推理。但这次我的构想,并不是要做一个推理的故事,而是反过来,描写一个律师,面对一个完全无法捉摸的杀人犯,去感受他时产生的困惑。
 
这是一个关于律师想去寻求真相,但因为客观的原因最终没有成功,杀人犯被判处了死刑,律师感受到自身的后悔的故事。我并不想去做一个像《神探伽利略》的故事里,一个天才的侦探利用自己的才能去追寻真相的故事。我的这部电影更加黑暗。
 
《电影》:所以这并不是一部悬疑片,而是一部法庭罪案片么?
 
是枝裕和:这是一部法庭心理片。
 
《电影》:有没有在拍摄过程中借鉴经典电影呢?比如《控方证人》?
 
是枝裕和: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和其他经典法庭片,比如《十二怒汉》。这些电影都非常精彩,但是我这次并没有把这些经典作为直接参考的对象,因为我在采访很多律师的过程中,普遍得到的回馈是,日本的法庭其实是很无聊的,并没有像我们看到的好莱坞经典法庭戏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变化,甚至在最后忽然出现大转折而真相大白,这在日本是完全没有的。日本的法庭制度是,控方提出证据,辩护方提出反驳证据,而控方和辩护方会事先提出各种证据,做好调整,所以开庭前就知道结果了。但是从我的角度来看,这又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因为日本的法庭这种,一开始就已经知道结果的方式,来审判一个犯人,与传统的我们看到的精彩的法庭戏是不一样。而真实的法庭是怎样的,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呢。
 
《电影》:曾经在《有如走路的速度》这本书中,导演谈到,电影应是与世界对话,而非自我表达,那么这次想要通过《第三度嫌疑人》来探讨什么呢?
 
是枝裕和:确实,我仍然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坚持我一直以来的观念,当然,自我表达这样的作品也很好,但是我认为,摄影机并不是来表现自身的道具,摄影机是用来面对世界的,去拍一个应该要拍的东西,去把那些隐藏的东西表现出来。相比摄影机,小说却是更私人性质的东西,更适合自我表达,而电影应该面向世界,摄影机则应该用来与世界对话。而这部《第三度嫌疑人》中,我希望这次以杀人事件为主题的电影,来表达大家以为自己手上握有的真实,实际上是很暧昧的,我希望通过主人公,也把这种不安感传递给观众。

责任编辑:diyi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