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戏》提名金马幕后:大有天工其实在做一件事

 

发布日期:2017-11-29     来源:未知      阅读量:

   “大有天工的发展归纳起来就是影视故事引擎概念的摸索、形成和初步的成功展现,即我们从文学作品中寻找价值,用文学内容策动电影价值发挥到极致。”
 
  从《天津闲人》到《村戏》,大有天工一直都在将现有的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搬上大荧幕,而且都是艺术片,可是今年上映的所出品电影除了《村戏》还有《心理罪》这部商业片,影视故事内容改编跨度之大,除了盈利上的考虑是否还有其他原因,这是第一个问题。
 

 
  《天津闲人》《危城之恋》《蚀》虽然并未在院线上映,但是口碑良好,今年的《村戏》更是声名鹊起,先是入围第31届金鸡奖提名为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女配角四项提名,并最终荣获最佳摄影奖,在接下来的第54届台湾金马奖中入围最佳改编剧本,同时入围塔林黑夜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心理罪》也取得了3亿票房佳绩。可以说,无论是艺术片还是商业片,都是比较成功的,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这是第二个问题。
 
  大有天工未来在电影制作上还有什么改变?这是第三个问题。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村戏》和《心理罪》的制片人许刚。
 
  为什么一直坚持改编现有文学著作,但是故事题材完全不同?
 
  我们做的只是用现有文学作品中的内容策动影片。 
 
  大有天工作为一个专业从事影视故事开发的公司来说,它必须有两个属性:一是它一定是以盈利为前提的,就是说我们拍的电影要赚钱;二是它有文化属性,我们是一个生产文化产品的公司,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够更多地传达给社会、观众一些正能量,让产品得以长远流传,并被行业和观众看好。
 
  《村戏》和《心理罪》两者题材大相径庭,主题、风格迥异,商业模式更是截然不同——《村戏》更多地存在于它的文化属性,《心理罪》呢,更多地倾向于它的盈利属性——我们创造的故事引擎系统其实就是以文学为核心去创建影视作品的灵魂和内容策动的产业模式。我们选择了贾大山和雷米的原著作品,做前期的孵化、剧本开发,并且找到了合适的投资以及导演和主创,接着保罗老师凭借《村戏》荣获了金鸡奖最佳编剧提名和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心理罪》获得了较好的票房成绩,我觉得这个影视故事引擎系统是成功的,也充分证明了我们在这方面的能力。
 
  大有天工的发展归纳起来就是影视故事引擎概念的摸索、形成和初步的成功展现,即我们从文学作品中寻找价值,用文学内容策动电影价值发挥到极致。从《完美新娘》到《天津闲人》《危城之恋》《蚀》,以至现在的《村戏》和《心理罪》,我们都在从现有的文学作品中挖掘内容价值,进行孵化、开发,进而提供制作环节的链式服务。
 
  应该说,我们作为故事引擎去策动影片、以内容驱动影片的这个作用,通过《心理罪》、通过《村戏》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如何做到艺术片和商业片都能获得成功?
 
  影视故事引擎的精髓和核心就是匹配,好的故事内容匹配合适的创作团队、演员、投资资源和市场资源,做出来的就是好电影。
 
  这个问题就是关于商业片和艺术片并行的创作路径,其实我们觉得没有什么所谓商业片和艺术片,只有好看的电影和不好看的电影。我们做的电影都是好看的电影(笑)。艺术片虽然受众更窄一点,是有长远生命力的,我们希望它成为公司未来开发的项目当中可能不是最盈利的部分,但可能是我们用于维护我们的品牌及彰显我们的社会责任的一个内容,而且只要能控制好它的成本,艺术片也能获得比较好的市场反应。
 
  在我看来,并不是大资金大投入大卡司大制作,就一定能够有高收入,关键是匹配。《村戏》和《心理罪》的创作都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原著都是很好的作品,或者说是有价值的IP,我们匹配以适合的资源,然后就成了。IP简单来说是一个是有品牌的内容。我觉得现在的中国市场其实已经多元化。一些非常好的低成本影片,比如《驴得水》《二十二》《冈仁波齐》,还有最近的《七十七天》,票房能达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就已经非常成功。这些故事的整体格局就是那么大,却产生了很好的市场反应,我觉得都是因为它们认认真真地讲了一个故事。
 
  所以大有天工做影视故事引擎,精髓和核心就是匹配。好的故事内容匹配适合的创作团队、演员、投资资源和市场资源,做出来的就是好电影。也就是说一个好故事,它应该成为一部好的类型化电影,它应该作为电影创作者(或者说版权方)、制片人制片方和观众进行沟通的内容桥梁,那么它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怎么讲,讲给谁,是需要好好策划的,这就需要匹配适合它的创作资源和未来的市场资源以及投资资源。做影视,即使低成本,无明星,只要认真讲故事,匹配得当,也可以产生高品质的格局和市场反应。
 
  我们这个故事引擎是有专业的版权甄选模式的,能够判断版权是否适合改编以及它的适用度。我们现在正在筹建一个国际版权基金,我们未来所有要开发的项目,都必须通过专业委员会的民主表决,能通过的就是我们能够确认的。
 
  另外,我们的影视故事引擎更多地是强调服务。我们有一套匹配方案,能够使我们引擎服务在真正的执行中得到充分的贯彻和重视,然后用非常有限的资源去达到充分的市场要求。
 
  就拿《村戏》来说,《村戏》摄制的筹备过程非常长。我们摄制组和当地一个晋剧剧团一起工作了将近两个多月,前期筹备就有一个多月。我们要再现他们在那个历史年代里的生存状态就要让这个晋剧团长时间地去体验当地的生活环境:和老百姓同吃同住,有历史学家或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给他们上课,告诉他们那个历史阶段的生活环境,甚至我们都要求不给他们太多的食物,以保持他们脸上和整个身体的清癯状态——这种状态其实是非常打动人,同样,过程非常艰辛。我们一开始就觉得用黑白影调会比较合适,这也是创作上做的一次大胆尝试,摄影师和导演沟通得非常好,整个摄影环节拍摄得比较顺利,没用明星,没用知名演员,甚至没用专业的影视演员,可是正因如此,我们忠实地还原了那个年代和农村的生态环境,很好地传达了影片的意念,影片的力量展示得非常充分。
 
  习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说过:中国的文化有高峰但是没有高原。这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去鞭策我们,是对我们整体文化高度提升的要求。于我们而言,我们更不敢怠慢。《村戏》也好,《心理罪》也好,我们都在恪守这个原则,而且今后的片子我们都会在选择题材和故事上,在剧本改编创作上,做到精益求精。
 
  大有天工今后的发展如何规划?
 
  大有天工未来会专注做两件事情,一件就是影视故事引擎,一件是电影工业化。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非常快,从几亿规模到几十亿几百亿,用了非常短的时间,可能未来会达到上千亿的规模。大家一直在说经验主义,在关注和讨论哪些内容能让我们创造出未来市场上的爆款影片,但是我觉得那都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事,我们只要去踏踏实实地把从内容开始的版权甄选、剧本孵化、创作者选择到表演、制作等每一个环节都做好,那么这个影片就一定能成功。
 
  未来观众会越来越挑剔,但是也越来越宽容。这个怎么讲呢?说他们挑剔,是因为我觉得未来粗制滥造的影片会被观众无情地抛弃;说他们宽容是指他们对影片的样式、格局、体量会越来越宽容。所以我认为艺术片在未来会有它自己的生存空间,特别是那些小体量小成本的影片,但是这些影片都需要创作者和制作机构本着认真的态度去做。
 
  我一直认为2017年是中国电影工业的元年。今年电影市场有很多自然分化。有的影片制作成本很大,票房却很惨淡。有的影片成本很低,反而收到了非常好的市场反应。这些影片未必有大众熟悉的明星或演员,但是口碑特别好。我觉得观众之所以愿意去更多地关注,并去电影院去感受那些故事就是因为这些故事能够真正get到人的内心。
 
  所谓电影工业化呢,并不是对艺术不尊重或者片面地以市场化去要求影片,我觉得电影工业化是一个以全面、完整的制作手段服务于内容的一个概念,所以我觉得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强化这种多元化需求,而且这种多元化需求也使得电影的娱乐功能逐渐向阅读功能转化。看电影已经成为老百姓特别日常的生活状态,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去选择不同类型、内容和形式的电影,以满足他们不同的阅读需求。所以对我们的影视故事引擎的服务功能来说,我们就是要选取一个好的故事内容,然后给它进行一种非常适合的电影工业的匹配,这样才能有非常好的市场反响。
 
  为了适应这种转变,大有天工未来会专注做两件事情,一件就是影视故事引擎,专注做内容的甄别开发和相应资源的匹配,第二件就是我们强调的电影工业化,我们会建设非常优秀的电影制作的技术管理团队和制作管理团队,为所有我们能够服务的影片提供国际化的电影工业的服务和技术上的管理服务。未来这两者可能会充分结合,这也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
 
 
  我说的这第二件事,目前可能更多的是指视效。视效的创作是目前中国电影技术上的一个短板,但是并不是说我们没有高精尖的人才,而是说我们的匹配度不够。其实我们用什么样的手段去完成这个影片在视觉上的一些突破,是需要有一些技巧、才智和经验的,并不是你花很多钱就一定能达成,这里边是有门槛的。中国的电影工业发展非常快,电影市场成长的速度也非常快,而现状是中国的整个工业基础还很薄弱,当务之急就是选用国际化的制作团队,利用他们的经验和创造力来弥补这一块儿。首先是引进,第二消化,第三自主创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现在仍然是在寻求国际合作,从而让我们消化和自主创新的速度加快。
 
  大有天工正在进行内容的国际化合作,我们会首先选取来自于内容前端创制强国的一些故事,并佐以先进的工业技术。
 
  因为我觉得国际化合作是未来中国电影技术提升、内容提升以及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一条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diyinews